贵州艺考生文化提分宝典答案[历史](第
时间:2017-02-16 14:06 来源/作者:贵州美术网 整理:贵州美术网 点击:次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
1.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解析】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
误;明初地方设为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消弱,故C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年题组
1.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
【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3.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B
4.
【考点】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是最佳选项;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5.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3年题组
1.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
【答案】B
2.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表述错误。
【答案】B
3.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彻底改变“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完全君主专制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权分六部。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
4.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而选B。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答案】B
二、 非选择题
1.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天朝上国自居;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以概括出双方争执的内容主要为座位次序;第二小问心态,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第三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此时英国刚刚进行完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2分)
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2分)
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分)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1)从材料一“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和“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及材料二“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可知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政策由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从材料一“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可知开放之前的移民特点是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移民的特点是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结合材料二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原因可总结特点是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2)结合东北地理位置、人口来源及东北人口增加的影响等相关史实总结移民东北的作用
【答案】(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